伟德BETVlCTOR1946红楼梦
复谈之九百二十五
发布日期:2019-08-05 19:29:14

看看贾雨村说的这[正邪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甲戌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戌侧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这些话说得堂堂正正,若没有冷不丁的成则王侯败则贼作总括,人们几乎分不清是正统的[正邪论]还是作者的非正统[正邪论]了,幸亏有成则王侯败则贼作注解,你们才能悟出其真意。其实领悟这[正邪论]精华并不难,只要结合判别贾家的谁政谁赦和皇家的谁正谁邪就豁然开朗了,雍正就是得位[]?皇八子等就是因为邪才得不到皇位的吗?这是正统的[正邪论]与作者非正统的[正邪论]最大的分别,正统的[正邪论]是说[正者成而败者邪],他们坚持认为只有行得正做得正才能胜利,而歪门邪道必定失败,只有作者的非正统[正邪论]认为成则王侯败则贼,即谁做王侯谁做贼取决于谁胜谁败,成功的人做王侯,失败的人做贼,至于谁正谁邪关系并不大。其实处在正邪之争中的人都体会到,从方式方法上来看,正不但不能压邪,而且邪必胜正,因为成败是检验正邪的唯一标准,争胜负必须不择手段,至于正名的问题可以等胜利以后来做嘛,只要争到了[],还愁没有文人给你正名吗?再结合雍正强调自己得位正的现实,就更能看出这[正邪论]的涵义了。大家别小看这[正邪论],它比二百几十年来所有史学家总结的康雍争储史都要更合情理,因为史学家总结的康雍争储史只知抓住[正邪]做文章,只有它是抓住[成败]做文章,这才是真正从康雍争储史中翻过筋斗来的高人啊。这[正邪论]不但适用于康雍争储史,而且适用于几千年来的争玉史,甚至适用于进化论能解答的所有生物史。由此可见这[正邪论]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比[正邪两赋之人论]还要重要,因为[正邪两赋之人论]只适用于极少数奇人,只有[正邪论]才适用于所有人,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体情理呀。

如今的人读石头记只注意贾宝玉,只注意与贾宝玉有关的[正邪两赋之人论],不注意与政赦之争有关的[正邪论],这实在太可惜了,作者并不赞成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当然也就不太重视[正邪两赋之人论]了,相反曹家就是因正邪之争而受连累的,作者母子对康雍争储史会有切身感受和深刻体悟,再加上她母子的超人智慧,必定会用[正邪互斗论]来归纳她母子及所有受连累女子的血泪史,这才是《金陵十二钗》的重心所在呀。

这样再看下面的[正邪两赋之人论][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论]就好解释了,以前的解释都是兼具正邪两种性格特点的人,也就是说是亦正亦邪或不正不邪的怪人。经过我前面的呆解后,你们应该能理解[正邪两赋]真正的意思了,它不是说兼具正邪两种特性,而是说受正邪两方争斗的牵连。这正邪两方本来就无所谓谁正谁邪,那当然就谈不上兼具正邪两种特性了,因此用兼具正邪两种特性来解释[正邪两赋之人]是不准确的。大家仔细读一下这[正邪两赋之人]的有关论述,[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甲戌侧批:恰极,是确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 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这第一句话最容易误导读者,但实际上也误导了官家,一般人都以为是指既不当正人君子也不当邪恶小人,实际上作者的意思是说这种人既厌恶奸邪小人又讨厌假装君子,他们连正邪之争都看透了,还会偏向哪一方吗?

红疯子:书中说[生于公侯富贵之家为情痴情种,生于诗书清贫之族为逸士高人,偶生于薄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倡。] 在咱看来则[青少年时是情痴情种,中年后则为逸士高人,若偶遇正邪之争打击,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在咱二人则为奇呆名疯,咱也是不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呀。
  石呆子:你们归纳一下作者举例的正邪两赋之人,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都是不肯与当政者合作的文化精英,他们为什么不肯象理学家那样与当政者合作,因为他们都看透了当政者呗。至于他们是不是都受过正邪之争连累,这就不必拘泥了,总之这样的人并不是作者书中的重心所在,石头记并不是专门为他们唱赞歌的,它是为[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昭传的,作者在书中明显表示并不赞成宝玉的行止,因此我劝你们还是更多注意[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论]吧。

什么是[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论],一般人以为是象第一回甄士隐梦幻中说的[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其实我前面早就说过了,这[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不是指[跟正邪两赋之人一路而来的人],而是指[受正邪互斗连累的一路而来之人]。就第一回甄士隐遭火而言,指[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也不知烧了几家。]就第七十四回末尾第七十五回开头甄家被抄而言,指同时因同事跟甄家女儿悲剧差不多的各大家族女儿悲剧,就书中贾家而言,指因抄捡大观园受连累的晴雯芳官四儿入画及迎春等悲剧,就当朝皇家而言,则指受争储闹剧连累的所有悲剧,推广到历朝历代,就泛指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悲剧了。这些话我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可还是没被人记住,实在太遗憾了。就重要性而言,这[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论][正邪两赋之人论]重要多了,关键是这两种人的人数相差太悬殊了,[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是普遍存在,而[正邪两赋之人]是个别存在呀,那[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论]当然具有普遍意义了。所以作者才题其书名曰《金陵十二钗》而不赞成书名曰《大观琐录》或《金玉缘》,如今的人恰恰把《金陵十二钗》当《大观琐录》或《金玉缘》读呀,这样的误读不是要了《石头记》的命吗?

再看【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这条批语很重要,甄家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吗?你们细看书中还真是如此,除了第二回贾雨村在演说荣国府时说过甄家宝玉的古怪行止外,直到第五十六回才见[江南甄府]来拜,而且不见真身只有梦影,也就是说甄宝玉的形象是通过贾宝玉梦中叙述出来的,这能相信吗?你们都知道《石头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阅读宗旨了,甄贾宝玉的关系也最能体现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创作构想。因为这关系到对宝玉艺术典型的评价,关系到对全书总构思的理解,我暂且把脂批放一边,先看看对甄贾宝玉的关系该怎么看。第二回中贾雨村的叙说甄宝玉是接在冷子兴叙说贾宝玉后说的,这实际上就表明甄贾宝玉是同一个人的真身和影像,到了第五十六回的叙说中就更明显了,[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心中默默盘算。]这就是叫读者[心中默默盘算]啊,[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这就叫[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真假有无哉!]具体到甄贾宝玉身上,甄宝玉是真的,是[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才叫他宝玉二字的,] 并不是因为他衔没衔玉而诞,贾宝玉是假的,是作者为创作石头记一书而杜撰的主要角色,是为隐寓传国玉玺才给他[宝玉]称号的,这些我也说过多少次了。其实你们应该想到,真正的曹荣和曹荣遗腹子决不会有[宝玉]的小名,因为如果曹家的曹荣和曹荣遗腹子真有[宝玉]这名字就暴露作者的根基和此书的根底,就要给知情的好事者抓住把柄,就要给石头记的流传添麻烦了,作者当然要回避这一点了。

下面说[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园可知。】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鬟。宝玉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请注意,这里并不是说甄家贾家一模一样,只缺衔玉而诞这一点,而是说甄家贾家差不多,但是甄家是为了隐寓曹家这样的大家族,贾家是为了隐寓皇族,二者又是有质的区别的。至于甄家是不是跟现实中的曹家一模一样,这就无需考证了,反正作者不是为昭传曹家而写此书的,那他当然没必要交代甄家的详细情况了,这样才好为曹家避讳、也为此书省麻烦嘛。但是你们若细看这些流露,也可以稍见端倪,一是从第二回贾雨村的叙说中见到曹寅在世时 [钦点江南五省体仁院总裁] 的威势,二是从第五十六回的叙说中看出此时的甄夫人对应的曹寅夫人已经是遗孀了,否则若曹寅在用不着她[奉旨进京],这就意味曹寅夫人应该是携刚任织造的曹荣进京叙职,同时意味着甄宝玉暨曹荣已经是十七八岁的成年人了,而这一回的叙述是说甄夫人带着三姑娘进京,大家想想,有遗孀光带女儿[奉旨进京]的吗?这明显回避了寅夫人携曹荣进京叙职的史实,也避免了造成甄贾宝玉正面对质的破绽,三是从第七十五回的透露中虽然看不出甄家暨曹家是什么结局,但是你们可以从第一回的甄士隐遭火所隐真事中看出甄家遭抄家后的潦倒景况,这一系列变动跨越二十年,而书中的贾家只进展了二三年,二者在时序上明显不合辙呀,怎么能说书中贾家就是甄家、就是曹家呢?再说第二回的甄家明显可对应曹寅在世,第五十六回的甄家就只能对应曹寅病死曹荣上任了,第七十五回的甄家更只能对应曹頫犯事曹家被抄了,这时的甄宝玉是不是在世还有必要计较吗? 第一回末尾的甄家封氏和英莲更只能对应写书时的作者母子二人,至于作者的生父是不是象甄士隐那样出家了,你们认为还值得拘较吗?如此一来甄宝玉最后是不是象甄士隐那样悬崖撒手了,你们还有必要追究吗?贾宝玉的结局如何你们还有必要问吗?石头记该不该到八十回嘎然而止你们看呢?

甄宝玉的结局说到底就是甄士隐的结局,这与曹荣的结局不相干,更与曹荣遗腹子的结局不相干,当然更与贾宝玉的结局分道扬飚了,这也是石头记写不下去的原因之一,至于批语说[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等语,你们就不必考证了,一则脂批也要故弄玄虚、故设迷障,二则更有好事者胡批乱批,这就不在我呆解范围内了,我只解那些对《风月宝鉴》背面含意有点拨甚至指导作用的脂批,只解那些关乎全书总体结构的脂批,只解那些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石头记其中味的脂批,除此以外的批语让考证派流言家去解吧。

说到甄贾宝玉的典型意义,还需要再解一下第五回警幻仙姑对宝玉所下的定语,这些话对理解甄贾宝玉的典型意义很有用,但是要在读完全部八十回后,在纠正了言情小说风月笔墨的通共熟套后,在了解并同情了诸裙钗悲剧后,再来看警幻仙姑对宝玉的谆谆诫语,这时才能由读书之初的痛恨王夫人袭人、讨厌宝钗、同情黛玉、支持宝玉,转而同情王夫人袭人、支持宝钗、理解黛玉、讨厌宝玉,才能[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至于能不能[自色悟空]还要看你们自己通不通灵,或者说智通不智通了,若不通,读完这全部《风月宝鉴》也无用。

你们不妨试一试,若将这前五回特别是这第五回放在八十回末尾来读,最起码能打破言情小说风月笔墨的通共熟套。若能在听完你我这千篇伟德BETVlCTOR1946呆解后再重读这前五回特别是这第五回,那就更容易[自色悟空]了。

首先读完全书再读判画判词这段文字时感觉就不一样,似乎能看出这不是在预示命运而是在总结命运,若读完你我这千篇伟德BETVlCTOR1946呆解后再重读判画判词这段文字,立刻就能识破作者批者精心布下的迷障,这一点就不用我再罗嗦了。

再谈读完全书后聆听《红楼梦》仙曲,那就更容易明白作者用意了,若读完你我这千篇伟德BETVlCTOR1946呆解后再重温这些曲子,简直就可以跟作者批者心心相通了。此时你们再听[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还不象作者批者那样如痴如醉吗? 怀金悼玉,大有深意。】深意一听就能明白了,在书中宝玉固然是同为宝钗黛玉唱哀歌,在作者却是为普天之下过去未来所有的女子昭传啊,不然怎么唱[开辟鸿蒙]?再听[收尾·飞鸟各投林],这[收尾]是为《红楼梦》十二支仙曲收尾吗?如果这样看就说明还没有通灵了,这是作者为整部《红楼梦》小说收尾呀!不这样看对得起你我这千篇伟德BETVlCTOR1946呆解吗?

[收尾·飞鸟各投林]【甲戌双行夹批:收尾愈觉悲惨可畏。】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甲戌侧批:二句先总宁荣。】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甲戌侧批:将通部女子一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甲夹批: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

首先这[飞鸟各投林]就等同于树倒猢狲散,若没经历过甄家被抄的大祸,仅凭这八十回贾家故事说得出来吗?若没有对二十年争储争位大是大非的总结,仅凭书中这二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能写出这么深刻的事体情理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肯定不是单指宁荣或曹李两家,而是指受二十年争储争位连累的从皇家到曹家的各大家族,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将通部女子一总。】]这两条批语肯定不是脂批,批得不在点子上嘛,这根本不是将通部女子一总,而是将天下女子一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这条批语才有些脂批的味道,尤其是【与树倒猢狲散反照】不是作者根本批不出来,一般的批书人怎能光从甄士隐身上就想到曹寅的名言呢?一看到这句名言就能联想到曹家悲剧,正说明批书人是曹寅唯一传人啊。

解过了仙曲再回头看宝玉的历幻过程及警幻仙姑的整个指迷过程。看完八十回就应该知道这后七十五回故事就是宝玉的整个历幻过程,所谓幻境看上去是指第五回中的太虚幻境,实际上早在第一回的[甄士隐梦幻]中就点明此笔了,第一回中说:

[士隐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甲戌侧批:四字可思。】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蒙双行夹批:无极太极之轮转,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皆不过如此。】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甲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蒙侧批:真是大警觉大转身。】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甲戌侧批: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这些话虽然是梦话,实际上隐藏着作者的真话,作者通过这梦话告诉广大读者:至此以下文字开始,读者已经进入作者所杜撰的太虚幻境了,这就等于读者已经在作者这[情僧]的指引下开始历幻过程了,也就是说读整部《情僧录》都是在作者这[情僧]指引下开始的历幻过程。至于第五回的[游幻境警幻指迷]还是作者的换一种托辞,这[秦氏引至一所在]就是[情僧引至一所在],只是因迁就[传情入色]而化身成女性罢了,其实作者就是个女性化的怪人,你们还当真有秦氏的实体呢,也太不通灵了。这警幻仙姑跟一僧一道空空道人一样,也是作者的托身,以下的文字看上去是她引领宝玉[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实际上是作者 [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悲剧,加上自己锦衣纨绔饫甘餍美,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经历]来引领读者把玩一番,[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这根本不是指做这第五回的游幻境《红楼梦》,明显指全书《红楼梦》嘛,甚至可以说是[古今一梦尽在此中]。由此看来作者的寓意实在是太深太远了,远非言情小说的熟套能包含的。可如今的学者尽是推崇理治之书和言情小说的,他们哪里能理解这情理小说,都只当书中宝玉真有这一番梦幻似的,他们甚至连第一回的补天石下凡历劫说和绛珠还泪说也信以为真,真成了作者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实在是《石头记》最大的不幸呀。

你们看看作者笔下的警幻领游幻境,先是阅册,天上真有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吗?真有孽海情天 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 “薄命司 吗?真有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吗?这么明显的假神话居然还有人当真事,实在是太不通灵了。你们必须先树立这些都是作者杜撰的假神话这样一个信念,然后才可以解释这些[太虚无漂渺]的梦境,不然的话就会闹出[以假为真]的大笑话了。

 在线伟德官网地址:
 发表伟德官网地址
昵称:
 *
联系方式:
 
伟德官网地址: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伟德BETVlCTOR1946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